• 中遠中海重組加速 許立榮掌舵5300億中國神運

    本帖最后由 龍船客服 于 2016-1-12 15:19 編輯

    “如果兩家集團維持現狀,在周期的影響下大概率是維持經營,持續低迷,但若進行整合,集運的規模優勢、干散貨和油輪的話語權都會增強,尤其是集運的想象空間非常巨大。”

    公布重組方案不到一個月后,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重組的操盤手也由此揭曉。1月4日,中遠集團官網發布消息稱,中遠與中海重組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原中海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任新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2015年12月,中遠、中海對外公布重組方案,中國遠洋、中海發展、中海集運以及中遠太平洋等4家上市公司均涉及重組。根據重組方案顯示,這4家于去年8月開始停牌,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2000億元,重組包含70多項資產交易,其復雜程度居中國資本市場之首。

    通過此次重組,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將打造集裝箱航運、港口碼頭、油氣運輸以及綜合航運金融四大專業集群。重組完成后,中海集團將全面剝離干散貨運輸業務,兩家集團旗下的干散貨運輸公司將統一歸中遠集團;中海集運將成為一家金融租賃平臺,重組過后,中海集運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租賃公司。

    對于此次體量龐大、操作復雜的重組,外界對于重組后的人員去留問題頗為關注。航運業遇冷,這是中遠、中海重組合并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寒潮之下,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開始大規模裁員,雖然官方對外回應稱不會出現員工下崗的現象,但此次重組涉及數萬名職工,如何調配資源仍有**驗。

    時代周報記者為此曾致電許立榮秘書蔡磊,不過蔡磊以其不作對外發言為由婉拒采訪。安信證券分析師姜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此次雙方重組各有側重,而其中中海發展和中海集運從重組中獲益將比中遠系更為明顯。


    中海集運變化最大

    中海集運(SH.601866)將是此次重組的4家上市公司中變化最大的。 根據重組方案,中遠集團層面與中海集運發生業務重組的公司為中國遠洋(SH.601919)。

    據航運咨詢機構Alphaliner去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遠洋旗下中遠集運擁有控制運力161艘、84.7萬標箱;訂單22艘、33.2萬標箱,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2%,排名世界第6。中海集運共擁有控制運力132艘、70.6萬標箱;訂單14艘、23.4萬標箱,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5%,排名世界第7。

    兩家公司整合后,將占全球運力規模的7.8%,超越德國赫伯羅特公司躍居世界第四位,并大幅縮小與世界前三大班運公司的差距。

    重組方案顯示,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兩家公司的重組將對兩家公司的業務進行切割。據了解,兩家班輪公司的航線安排除了美國線重合度稍高以外,歐線和南美等地區的重合度并不高,兩家整合具有相當的互補作用。不過原本在主營業務有重合的兩家公司,在重組完成后將呈兩個發展方向。

    中國遠洋將租入并經營中海集運的集裝箱船舶和集裝箱,并以11.4億元人民幣收購中海集運網絡資產。中遠集團旗下的集裝箱租賃業務公司佛羅倫貨箱服務有限公司將以77.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中海集運。

    值得一提的是中海集運,根據重組方案,中海方面則全面剝離集裝箱船經營業務,中海集運從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收購租賃和金融業務與資產,由集裝箱班輪營運商轉型為以船舶租賃、集裝箱租賃和非航運融資租賃等多元化租賃業務和投資業務為主的綜合金融服務業務提供商,形成船舶租賃、集裝箱租賃和其他非航融資租賃為一體的租賃業務平臺。

    未來,中海集運將成為中遠海運集團旗下變化最大的公司。根據重組方案,中海集運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租賃公司。除了航運業務,未來中海集運將涉及航運相關、能源、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領域。重組后的中海集運將對我國金融租賃業產生影響,甚至會改變金融租賃業務現有的市場格局,甚至將與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形成競爭關系。

    “公司置入兩家集團集裝箱、投資、財務、股權等資產,置出碼頭股權,未來會把體內船舶、集裝箱等資產租賃給中遠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第三方業務,探索非集裝箱船舶、船運上下游、非航運資產的租賃市場以及投資,打造集團體系的大金融平臺。”安信證券分析師姜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四大業務板塊大變動

    除了中海集運和中國遠洋旗下集裝箱運輸及租賃業務的整合,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還將圍繞干散貨運輸、碼頭業務以及液體貨運輸等業務板塊進行大調整。

    根據重組方案,中國遠洋將以67.6億元人民幣出售中散集團100%股權給母公司中遠集團。中海集團旗下干散貨業務經營公司中海散運,歸屬于中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海發展,根據重組方案,其將出售中海散運100%股權給中遠集團或其子公司,全面剝離干散貨運輸業務。

    據興業證券(601377,股吧)統計,目前,中遠共擁有干散貨經營運力213艘、2135萬載重噸;訂單38艘、336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排名世界第1。中海散運目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2%,排名世界第5。兩家整合之后,將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排名世界第1。

    重組完成后,兩家公司的干散貨運輸公司都將從上市公司剝離,全部歸屬于中遠集團。剝離之前,兩家公司的干散貨運輸業務均處于虧損狀態。“這要在公司內部做整合,投資者不會同意。”姜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另一方面,根據重組方案,中海集團未來將專注于打造全球最大油運公司,正式退出碼頭經營。中海集團將以76.3億元的價格將中海集運和中海碼頭旗下碼頭業務出售給中遠太平洋(601099,股吧)。

    中遠太平洋2015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碼頭業務總資產為46.4億美元(約合299.3億元人民幣);而中海碼頭在成為中海集團二級全資子公司之前,為中海集運全資子公司。2013年10月,中海集運出售中海碼頭時的評估價值為34.2億元人民幣。該交易完成后,中海碼頭將退出上市。

    在剝離碼頭業務的同時,中海集團旗下中海發展將購買中遠集團旗下大連遠洋100%股份,并將旗下中海油運與大連遠洋整合,成為專營油輪和LNG船的油氣運輸上市公司。

    興業證券統計顯示,目前大連遠洋擁有經營運力39艘、886萬載重噸;訂單19艘、390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份額1.7%,居世界第11位。中海油運擁有經營運力69艘、807萬載重噸;訂單11艘、188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份額1.6%,居世界第12位。整合后,新的上市公司將擁有經營運力108艘、1693萬載重噸;訂單30艘、578萬載重噸。

    姜明認為,陷入低谷的全球航運業已經進入大航海時代下的并購高峰期,給予規模優勢的成本節約和服務能力提升是核心驅動力。行業里達飛并購海皇、馬士基對鐵行渣華、美國海陸的并購、哈勞對智利南美輪船有限公司的并購,都正在或已經進行。“中遠、中海本輪的重組核心在于集運及相關碼頭資產;其次為油輪和散貨,雙方的優勢互補有利于中長期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水平。”


    許立榮掌管5300億元資產

    如此龐雜的重組,必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根據中遠集團、中海集團官網發布的信息顯示,經國務院批準,原中海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將出任中遠海運集團的董事長、黨組書記;原中遠集團副總經理萬敏任新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根據兩家公司官網信息顯示,中遠集團資產總額超3300億元,海外資產和收入超過總量的半數以上;中海集團現有總資產2000億元,年收入超過800億元。也就說,合并后的中遠海運集團資產總額將超過5300億元。許立榮為何能夠成為掌管5300億資產的最佳人選?從其40年職業生涯中可以窺探一二。

    許立榮1975年參加工作,先后履職上海遠洋運輸公司、上遠貨運公司、上海航運交易所、中遠集運、中遠控股、中遠集團,可以說許立榮的職業生涯有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中遠系度過的,2011年,他才從中遠集團調任到中海集團。

    在中遠系多年的工作經歷,讓許立榮成為此次重組的領導班子中唯一同時對兩家公司都有詳細深入認知的一個。在重組方案正式公布之前,許立榮就被任命為兩家公司重組的改革領導小組的組長。而在此后的接洽過程中,許立榮也對最終重組方案的順利制定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與此同時,年過60的原中遠集團董事長馬澤華,在兩家公司重組之后即退休,離開航運系統。

    中遠、中海合并重組是國內航運業規模最大、最復雜的一次重組,歐登塞海事技術副主席湯姆·索倫森貝倫斯于去年11月在香港舉行的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上就班輪運輸業前景的討論小組上表示,2016年將是航運業并購和聯盟的關鍵一年,而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的合并無疑是關鍵一役,將鼓勵更多的航運企業加入合并大潮。

    在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的重組方案公布后不久,國內另外兩家航運央企招商局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集團的合并重組方案也獲國務院批準。

    姜明對中遠、中海的整合持比較樂觀的態度,他認為此次重組的機會成本低,實際業務的“向下空間有限,向上想象無限”。“如果兩家集團維持現狀,在周期的影響下大概率是維持經營,持續低迷,但若進行整合,集運的規模優勢、干散貨和油輪的話語權都會增強,尤其是集運的想象空間非常巨大。”姜明表示。

    來源:時代周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开心色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