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人眼中的航運 B2B

    近一兩年刮起的移動互聯網風,滲透到了諸多傳統行業。而國際航運作為全球貿易的 “循環系統” 自然也受到了資本的高度關注。隨著跨境貿易和電商的迅速崛起,來自互聯網的創新者們發現了改造傳統國際航運業的機會。近一年多的時間,涌現了大量互聯網航運平臺,張華似乎嗅到了職業發展的新機遇,希望能夠憑借自己在船公司以及貨代行業多年的經驗,加入一個志同道合的好團隊,搭上職業發展的快車。

    張華雖身處傳統行業,但卻也每日刷新 36Kr 等科技媒體,對于移動互聯網的新興模式有一些自己的獨立思考。他仔細研究起航運 B2B 的各個玩家,并且與筆者進行了一番討論,以下整理部分觀點,也算一家之言。

    航運 B2B 到底有多難?

    相比于國內公路運輸,國際航運最顯著的差異點有三:

    其一是服務的組織形式更復雜;

    其二,服務鏈條更長;

    其三,海運段集中度高且存在寡頭壟斷。

    在國內公路運輸市場中,單就零擔物流這個萬億級市場來說,服務流程無外乎攬貨、分揀、干線、轉運和末梢配送等幾個環節,服務總體上還是在統一的商業和文化環境中完成。創新企業重塑或升級傳統交易流程和游戲規則,公路運輸中的信息不對稱有機會通過互聯網工具來快速打破,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有望大幅提升。

    而國際航運的整合難度要顯著高于國內公路運輸,要想根本上優化貨主在國際航運上的體驗,僅僅提升航線查詢、訂艙或者拖車運輸中的某一個環節是遠遠不夠的。貨主一旦感受不到效率和服務品質上根本性的提升,甚至于遭遇較差的體驗,必然遷怒于平臺。因此,互聯網平臺其實面臨著與傳統保姆式貨代類似的客戶流失風險。

    移動互聯網的力量有多強?

    從來沒有哪個行業會刻意使用移動互聯網,事實上對于航運這樣的傳統行業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敬畏,因為現存即合理,有時看似的低效環節恰恰是博弈下的帕累托最優。產業鏈各環節會自發的采用最經濟和高效的手段來達成交易完成服務。

    從全球的角度看,國際航運業的創新不僅僅是移動互聯時代下的產物。在歐美市場中,無論是船公司還是貨運代理企業,都是從上世紀起,不斷整合服務的同時逐步實現信息化和管理效能的提升。而當下的中國航運市場,移動互聯網似乎被迫承擔了其不可承受之重。

    移動互聯技術只是工具,關鍵在于重塑國際航運的服務鏈條和交易習慣,從而根本上提升貨主的體驗,而在面對長期形成交易習慣和行業潛規則面前,移動互聯技術時常顯得很無力。

    實現的路徑?

    在國內物流創業圈內為人津津樂道的 C.H Robinson 的無車承運人模式在移動互聯網興起以前便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羅賓遜物流提供的海運以及配套的清關等服務中,三個關鍵字始終貫穿其中:海外網絡、信息系統和服務品質。而這三點恰恰是筆者認為的互聯網航運平臺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首先是海外網絡。海運是跨地域跨國界的服務。海外段的拖車物流、倉儲環節對于很多國內貨代來說,是把控力最弱,信息最不對稱,當然也是利潤相對豐厚的環節, 另一巨頭 DHL 的大量利潤便來自海運中海外服務環節。兩點只能連成線,而多點方能織成網,并且要將這些節點有序的連接起來。羅賓遜就是通過不斷的海外并購,組織起一張有序的服務網絡,為客戶服務保駕護航。

    其次是信息系統。相信早年美國的航運業也是相當低效而傳統的。羅賓遜構建自己的信息系統有兩大好處,其一,根本上優化了客戶體驗,貨主原先需要致電貨代、而貨代需要多方連接港口、海關和船公司,采用統一的信息系統無疑大大提升了效率。其二,主動制定了游戲規則,信息系統將服務鏈上各環節的玩家都串聯在一起,按照統一的規則開展業務進行交互,如此羅賓遜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行業話語權。而在如今的中國市場,航運 B2B 平臺究竟如何制定自己的規則,通過運力電商平臺、SAAS 工具抑或其他?其實,幾大航運央企也有自己的訂艙系統和軟件,產業鏈的各環節都希望修改游戲規則。

    第三點是服務品質。無論是羅賓遜、DHL 或 FedEx,其一站式高品質的國際貨運服務是獲取貨主信任和訂單的核心。航運 B2B 平臺如果只服務于貨代,便無法獲得最終的話語權;如若直接切入貨主,首先面臨的便是如何打破貨主與保姆式貨代的熟人鏈條,其次需要驗證的是互聯網平臺相比傳統貨代是否真的更令貨主省心,提高貨主的工作效率。傳統模式下,貨主往往會向保姆式貨代支付一筆 “包干費”,其中包含了大量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額外費用。

    貨主并非對此一無所知,反而與貨代之間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因為服務是有價值的,而貨主又愿意為此支付溢價。舉個簡單的例子,即使在運力過剩的今天,航運旺季的熱門線路上,甩箱依舊頻頻發生,而遇到類似問題時保姆貨代便需要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甚至需要為客戶***。而互聯網平臺又能夠多大程度上解決這樣的個性化問題?

    航運業創新的天時

    航運價格的下跌已是不爭的事實,張華所在的船公司在之前幾年盲目擴張運力,希望以此降低單箱成本,卻不料遭遇中國內外貿需求的萎縮以及全球經濟的不景氣。集團下屬的銷售公司對于直客的開發顯得力不從心,對于第三方貨代的依賴越來越強。

    行業面臨洗牌之時,恰是新模式崛起的絕佳時機。

    張華雖然對這類新的航運平臺依舊心存諸多顧慮,但他也深信行業的變革和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他決心靜待行業中能夠真正創造價值的創新者的崛起。

    來自廣州航運交易所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开心色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