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廣州市貿促會南沙自貿區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今后廣州乃至更大區域的海事爭議可不再依賴境外仲裁。11月19日上午,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廣州市貿促會南沙自貿區法律服務中心在南沙資訊科技園正式掛牌成立。這兩個機構的成立,將進一步提高廣州解決國際商事爭端的公信力,完善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剛剛閉幕的廣州市委全會提出,廣州將重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航運仲裁制度是自貿區法治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仲裁司學會會長王則左表示,航運仲裁院的揭牌運營,將提升廣州航運規則話語權的制定。
今后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將以怎樣的規則來運作?將承接多少海事糾紛案件?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如何與作為國際海事仲裁中心的香港錯位發展?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專訪廣州仲裁委主任陳忠謙,進一步了解這個新事物。
A.為何單設航運仲裁院?
專業服務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今年9月,廣州國際航運中心“藍圖”正式對外發布,根據《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下稱《行動計劃》),廣州將舉全市之力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并投入逾1000億元建設60個項目,到2017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標準箱。依托珠三角“世界工廠”,廣州港經貿量年年攀升,同時,廣州又是中國重要的造船基地,每年有大量的船舶生產與交易,必然產生相關的法律等需求。《行動計劃》提及,積極吸引航運交易、金融、保險、法律、仲裁等各類企業和機構落戶南沙,推動航運服務業集聚發展。
南沙區副區長余若蘭介紹,自今年4月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正式掛牌以來,南沙加強了制度創新,面向全球,對接當前世界通行規則,探索構建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規則體系和制度框架,各種國際商事活動越來越頻繁,各行各業對專業法律服務和國際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作為進一步完善南沙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配套措施,11月19日,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廣州港務局、廣州仲裁委員會及港澳仲裁界共同組建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旨在以仲裁的方式公正、及時地解決航運、物流、金融、結算、保險、融資、倉儲爭議以及其他契約性或非契約性爭議,維護國際貿易各方的合法權益。“與航運相關的物流、倉儲、金融等方面的仲裁案件,過去可以通過廣州仲裁委消化一部分,成立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后,將有了更專業的航運仲裁院,可集中精力服務于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陳忠謙說。
盡管廣州也設有海事法院,部分海事糾紛案件可通過法院判決,但國際海事糾紛往往跨地域、跨法律,因而多選擇更為靈活的仲裁機制。根據自愿原則,雙方當事人可以共同選擇他們可信賴的、專業的、高效的仲裁機構,選擇雙方認可的仲裁員,甚至可以協商修改仲裁規則,例如延遲舉證、不開庭審理、裁決書只寫結果等,如果雙方當事人分屬不同國家和地區,還可以選擇第三方國家的法律適用。
然而,由于廣州沒有專門的海事仲裁機構,在國際海事仲裁領域缺乏影響力。特別是大標的、涉外或國際海事仲裁案件,廣州的大公司往往迫于外方當事人的壓力,被迫選擇在中國以外仲裁。目前世界上的海事仲裁主要集中在倫敦進行,作為公認的國際海事仲裁中心,其占據著壟斷地位,倫敦仲裁固然有其先進之處,但由于文化的差異、語言的障礙、法律背景的不同、證據規則的區別,使得中方當事人在倫敦仲裁中往往處于不利之處。“倫敦早已經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但其能夠成為世界航運中心,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其背后的法律服務。”陳忠謙說,廣州要成為國際航運中心,仲裁也必須與金融、物流服務等形成配套系統。
B.接案后如何運作?
廣州香港或其他地方都可開庭
走進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仲裁室,最顯眼的是墻上碩大的顯示屏。一些不是很復雜的案件,當事人無需親自到場,就可以通過遠程網絡視頻開庭。不僅如此,在線立案、在線繳費、在線選擇仲裁員、在線申請延期等仲裁全環節網絡化,縮減了仲裁成本。
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選址南沙,一方面看中南沙靠近碼頭,海事糾紛可就近處理;另一方面,利用南沙自貿片區的優勢,在規則制定上更加靈活。“也不一定就在南沙開庭,從方便當事人的角度,在廣州、香港或者其他地方都可以開庭。”陳忠謙說。
“剛開始案件肯定不會多。”陳忠謙估量。他甚至認為,未來兩三年內都可能接不到案子,要經過五六年甚至上十年的推廣,才可能有糾紛案件選擇在該仲裁院接受仲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制定帶有仲裁條款的航運標準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需加上仲裁條款,一旦發生糾紛,指定一家仲裁院為仲裁方,而這種指定具有排他性。“即便當事人今天指定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為仲裁方,發生糾紛也很可能是幾年后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面臨著推廣的難題。“要讓別人認識和了解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使得他們在簽訂合的同時放心地指定該院為仲裁方,過后又出現糾紛需要仲裁,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陳忠謙說,耐得住寂寞很重要,“廣州仲裁委在成立的第一年只有30多個案件,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每年的案件高達上萬件,品牌是慢慢積累的。”
“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依托廣州仲裁委20多年的品牌。”陳忠謙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作為投資者,中國企業也越來越掌握話語權,他們迫切需要法律做后盾。
C.如何樹立公信力?
將研究制定開放的仲裁規則
解決推廣難,首要的就是樹立公信力。據介紹,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的運作將引入現代公司治理理念,整體架構由理事會、仲裁員和監事會組成。理事會行使決策權,由粵港澳三地的仲裁機構及相關法律、經濟界人士共同組成,負責仲裁員的選任、資金使用安排等;仲裁員行使裁決權,負責具體辦案工作。監委會行使監督權,對仲裁員進行監督和考核,確保仲裁員依據法律規定及國際慣例公平、公正并高效地處理案件。
“決策權、監督權、裁決權三權之間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陳忠謙說,監事會對仲裁員有程序上的監督,但不對其意見進行干預;除首席仲裁員依照制度擁有程序發動權之外,在進行仲裁程序中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仲裁員獨立辦案,民主投票,每一票都是平等的,并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確定裁決意見。
廣州的規則是采取聯合國貿易委員會作為藍本,吸收倫敦、新加坡經驗,同時在規則里面規定直接適用倫敦規則、香港規則和世界規則。陳忠謙表示,適用規則的確定要由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不一致的就進行辯論。
“三位仲裁員的觀點分別是什么,其依據是什么,進行論證后再投票,全部寫入仲裁決書中,如果對裁決書有不同意見,仲裁員可以拒絕簽字。”陳忠謙說。
在仲裁員的選擇上,給予當事人自由選擇各法域仲裁員的機會,僅在廣州仲裁院的名冊上,就有超過1400多名仲裁員,他們遍布粵港澳以及世界各地,只要被當事人認可,都可以作為海事糾紛處理的仲裁員,也可以在名冊之外選擇符合資格的仲裁員。
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今后將如何與近在咫尺的香港競爭?陳忠謙坦言,一方面,有競爭,讓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看到了標桿,另一方面,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將研究制定開放的仲裁規則,建設國際航運專業仲裁員隊伍,按照國際慣例,提供多種語言、“三種法系”審理模式選擇,提高廣州解決國際商事爭端的仲裁公信力。
“目前仲裁院的工作重心不是掙多少案件,而是作為推動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法律等軟實力建設。”陳忠謙表示。
剛剛閉幕的市委全會提出,廣州將發力建設“三大戰略樞紐”,即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其中,國際航運樞紐方面,主要依托南沙新區、廣州港建設,加快自貿試驗區發展,升級改造黃埔臨港經濟區,將市區散貨碼頭功能逐步遷出,建設商務港,鞏固提升千年商都的優勢。海港建設方面,將大力推進南沙港區四期、通用碼頭、深水航道拓寬、南沙疏港鐵路、國際郵輪母港、國際汽車航運物流樞紐、黃埔疏港道路體系等重大海港基礎設施建設。在這一戰略拼圖中,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或將發揮關鍵作用。
來自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