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海事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石獅涉海部門開展水上交通綜合治理行動取得良好效果。據統計,全市共辦理船舶簽證7054艘次,進出口岸查驗705艘次,實施行政處罰50件,處罰金額24.7萬元,有力打擊轄區水上交通違法違章行為。
據悉,在今年全年處罰統計數據中,違反航行、停泊和作業管理秩序的占比最高。其中,違反航行方面主要涉及到擅自更改航行路線等,特別是在近幾年,小墜門航道經過疏浚,已基本具備24小時通航的能力:5000~10000噸載重船舶從“大墜門”航道分流出來,改走“小墜門”航道,保證船舶進出港安全有序;在停泊方面,目前還存在一些運輸船靠泊在原石湖錨地和七星礁錨地,但實際上,自2009年1月起,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就廢除這兩個錨地,并取消其在海圖上的標注,新錨地則劃在大、小墜門水域外的“候潮聯檢”錨地;作業管理方面,由于一些港區的工程作業船違規出海作業,安全檢查不過關,造成安全隱患。此外,還有6艘外地船舶甚至因違規行為而被強制禁止進港、離港、滯留。
今年以來,受全球航運業整體影響,石獅海上貨運市場逐漸回暖。而隨著各大航運公司加大船型、增加船只來往頻率,進出泉州灣的集裝箱班輪日益大型化,違規行為越來越多,給我市海運業監管帶來難題。而通過巡查、處罰、列為黑名單等舉措,從而有效地遏制船舶、船員違章和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全市港口經濟快速發展。
來自石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