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訂造的3艘系列18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中的最后一艘——“本杰明·富蘭克林”號成功命名交付。繼該系列前兩艘——“達伽馬”號和“鄭和”號投入運營后,本次第三艘船舶的命名交付,將為中國船企首次承接的系列超大型集裝箱船的順利建造畫上圓滿的句號,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增添新的動力。毫無疑問,這批船舶建成,打破了此前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拉開了我國批量承接超大型箱船的新篇章,并標志著我國船舶工業進入了產融結合發展的新篇章。
據悉,該系列船舶由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及上海江南長興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承建,中船集團第708研究所設計,船東為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承租人為法國達飛海運集團,項目得到了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融資支持。
中國進出口銀行評估審查部專職評委祖芳菲受邀為新船命名,中國進出口銀行交通運輸融資部副總經理劉亞,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財務金融部主任曾祥新,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力,法國達飛輪船執行副總裁路德維克﹒杰拉德,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船舶海工部副主任徐行,以及上海江南長興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琦、總經理陳軍等領導出席了命名儀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船東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雖然成立僅三年多,但已創造了多個業界第一。作為國內船舶領域首家廠商系融資租賃公司,除訂造我國首批超大型集裝箱船外,還為世界首艘改裝LNG-FPSO等項目提供了融資,資產規模迅速突破300億元人民幣。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打造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經濟等重大戰略的不斷深入,以中船租賃為代表的產業金融努力服務中船集團造船主業的新型模式,必將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2015年已駛入尾聲,我國“十二五”規劃期也逼近終點。回顧船舶工業發展,首批超大型集裝箱船的成功交付,為“十二五”圓滿收官獻上了一份厚禮;同時,也為我國船舶工業在“十三五”期間創造更加輝煌的新篇章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