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海事工業將不斷加大在華投資

    “工業4.0”為中德造船合作提供新機遇

    德國海事工業不斷地加強其在全球造船技術領域的行業主導地位。在亞洲主市場造船廠呈現危機和全球競爭激烈化的大環境下,擁有約67,000名從業人員的德國船舶和近海設備供應商,創造了 120 億歐元的營業額。高達 74%的出口率,奠定了德國在國際海事設備行業的領導地位。

    “對于未來的一年,我們目前看不到新進訂單量的增長。近海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投資將持續下降,”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船舶設備和系統工作組主席Alexander Nürnberg博士在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展覽會期間于德國館舉辦的協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然而,基于我們強大的歐洲技術和研發網絡,以及全球市場機遇的戰略重心,我們大部分的會員公司宣告進一步增長和穩定的地位。”

    “船舶工業領域知道這是正常的市場起伏,市場的起伏影響到訂單的數量,影響到產能利用率和市場價格的波動,”VDMA 執行董事會成員 Andreas Boehme 博士補充道,“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擴大我們在全球競爭中領先地位的機會。我們將加大投資以抵消市場的波動。生產能力和靈活性的提升將迎合工業4.0的需求和挑戰。”

    據VDMA數據,2014年出口訂單中占比最大的單一經濟體就是中國,占比達26.6%,比整個歐盟訂單量少了3.3%。因此,中國的造船工業仍舊是德國海事設備和系統供應商最大的合作伙伴。當商業船只的大幅發展有所回落后,中國需要為其造船業制定一個新戰略。“中國造船廠轉向生產更高能效與擁有先進技術的船舶,為建立中德公司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Nürnberg 博士解釋道,“基礎的設計和終身維護保養是德國工業的核心技術。中國的合作伙伴則提供市場的準入和具有競爭力的生產設施。”

    具有市場領導地位的德國船舶引擎制造商正與中國公司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德國船舶設備供應商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工業4.0”為海事行業帶來的巨大潛力

    社會與經濟的數字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社會進程,從而提升了客戶的期待以及催生了新的商業概念。這也導致了船舶和近海設備的設備供應商對于新訂單的更大的不確定性和更短的交貨周期。數字化革命使公司需要具備更快市場的反應能力,需要更具有市場導向性的研發目標,生產出更智能的產品和系統,其客戶需要更多樣化的傳感器技術和更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德國政府與工業界將一起來大力推進這個與“工業 4.0”和一體化的戰略與支持方案掛鉤的技術演變。

    “工業 4.0 將對船舶工業全球范圍內的面對面的市場競爭者提供良好的機遇,讓其積累市場經驗和增加市場占有率,” Andreas Boehme 博士證實。

    長期的服務作為競爭優勢

    全球競爭在各個船舶設備供應商中持續加強,就像所有的工業門類一樣。德國的供應商以長期的服務支持和可承諾的擔保而取勝。頂尖的德國產品使客戶在整個使用周期內受益。這個工業領域利用與航運的緊密聯系,使其在船舶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以環保以及經濟型的方式升級他們的船只,從而滿足最新的技術標準并保證盈利。

    綠色航運

    “綠色航運”正為市場提供重要的推動力。這種高能效和環保的船舶運作需求有兩個主導因素:行業規范和日常使用成本。如果能源成本保持在較低水平,船舶制造商對環保技術的投資興趣不大。由高燃料成本引起的高運行成本壓力(特別是在未來幾年)和不斷增加的清潔運輸的公共壓力,促使對于綠色環保型的技術的需求持續增長。

    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阻礙投資

    基于全球原油和天然氣市場的不景氣,相關訂單的延期,使近海設備相關的貿易活動大大地縮減。然而,德國的制造商仍舊看到了良好的中期市場遠景。“可靠性,可利用性,質量和減少成本的方案是近海石油和天然氣投資者的需求,” Nürnberg 博士強調道。

    來自中國經營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开心色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