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好,接下來我們來進行熱點連線,馬上接聽財經評論員、華僑大學黃日涵,來聽一聽他的分析.我們知道造船業、汽車業還有電子產業等等,這些都是韓國的支柱產業,造船業它作為韓國一個標志性的產業,現在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危機,這會給整個韓國的實體經濟帶來一些全局性的影響,對整個韓國的經濟重創會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
黃日涵:造船業被稱為韓國之光,它實際上是韓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近些年以來,最重要的原因,韓國的造船業為什么會低迷?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全球航運業的低迷.剛剛公布的航運業波羅的海的指數中已經連續20來天的下跌,而且破了最低值,破了500點這樣一個指數,所以看到全球航運業是史無前例的一個低谷.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造船業作為它的上游產業肯定是受到最大影響的,韓國它有三大造船業,包括大宇、三星和現代重工,都是造船業領頭級的企業,但是三家巨頭的虧損今年可能破萬億韓元,可以看到整個韓國的造船工業受的影響非常大,而且韓國方面也計劃在未來的兩到三年要解雇上萬名的造船業工人,所以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說,第一,它肯定會重創韓國的造船工業,因為它是它的一個支柱產業之一.另外,對韓國的航運業也有一個大的打擊,因為現在正是航運業的低谷,因為它供大于求的這種情況目前還看不到轉好的跡象,除了這兩點以外,大量的工人失業可能會帶來國內經濟的一些更加的不景氣的狀況,影響到它相關匹配行業,包括鋼鐵行業以及其它一些相關領域行業的影響,所以它對韓國的經濟影響可能現在僅僅是一個發酵階段,后續可能還有持續性的影響.
主持人:好,我們也看到現在是韓國它的造船業出現了危機,其實整個中日的造船業也好不到哪去,可以說這實際上是整個行業的一個危機了,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的造船業的危機相比,這次的原因有哪些本質上不一樣的地方,這個行業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可能會復蘇?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黃教授的觀點.
黃日涵:是這樣的,因為2008年當時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整個航運業的影響已經很大了,當時預計是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來消耗整個航運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當時各國采取的方式是一種量化寬松的政策來刺激航運業,所以當時這種產能過剩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反而是一種飲鴆止渴的狀態,它不能根本性的改變航運業的這樣一種現狀,所以這些年來從2008年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7年的周期,一般航運業的周期是一個7年周期,都會進行一個回暖的過程,但現在過了7年依然沒有看到航運業整體的回暖過程,主要還是跟目前整體供大于求的現狀有關系,這是一個最根本性的問題.另外一個,雖然隨著近些年中國造船業是有一些大的發展,但是這兩年中國航運業實際上也是不景氣的,包括中遠跟中海都是處于一個航運業的低谷,虧損都比較大,而且近期中遠跟中海也要進行一個合并,當然這并不能解決航運業的困境.從目前的一個情況上來看,大多數航運業內部人士都認為,一到兩年的可見期內是不可能看到航運業一個大型復蘇的,而至于今年會怎么樣一個走向,它可能留待整個經濟形勢的發展以及整個國際環境航運業的發展指數的變化來看.
來自大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