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了海工“白名單”還需要什么?

    “海工白名單”旨在加強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管理,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引導海洋工程裝備生產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但療效如何既要看配套政策,也要看企業實力。在特殊時期、特定條件下,政府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科學決策,對癥下藥,抓住問題關鍵進行調控有助于行業健康發展。企業則需要嚴密防范風險,苦練內功,降本體質增效,實現創新發展。“白名單”之外還需要做以下幾件事:

    一要創造更多市場需求。

    油價下挫后,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大幅回落,有關建造企業的“余糧”越來越少,需求不足嚴重危及行業持續發展。當前形勢下,通過戰略指引、政策扶持多創造需求,從而緩解訂單不足問題:一方面借助國家海洋強國戰略,通過刺激下游用戶需求和探索PPP模式等辦法釋放和創造需求,達到平滑行業周期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等戰略指引下,利用有關政策和基金,鼓勵有關企業積極走出去,以產品和產能輸出的方式減輕國內的競爭壓力。

    二要嚴密防范訂單風險。

    不僅新訂單銳減,很多企業的手持訂單也面臨巨大風險。根據克拉克松數據,目前全球在建的自升式鉆井平臺中有94%沒有租約,在建的浮式鉆井平臺有54%沒有租約,市場低迷加之缺少租約保障,將促使船東主動推遲接船甚至撤單,預計2015年全球將有44%(數量)的海洋工程裝備延期交付或取消訂單。除船東因素導致的風險,企業自身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是巨大威脅,由于很多企業是首次進入海洋工程裝備建造領域,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和技術基礎薄弱、能力和經驗相對不足,自己主動失誤的可能性也很大,一旦出現嚴重拖期后果也會十分慘重。因此,嚴防手持訂單風險是當前海洋工程裝備建造企業的重中之重。

    三要盡快彌補產業短板

    當前,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仍存在一些短板,如研發設計能力仍不足,大部分海洋工程裝備的設計仍需要依賴國外公司;自主化配套水平較低,除平臺結構主體主要由自己完成外,平臺上所用的大部分系統和設備仍需要進口;工程總包能力不強,除少數企業具備較強的大型平臺工程總包能力外,多數企業在超大系統集成、大型平臺調試方面的能力較弱。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都是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競爭力提升的瓶頸,亟需彌補。

    四要大力提升創新能力

    當前,海洋工程裝備的創新能力不足突出表現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商業模式落后、機制體制不靈活等多個方面,生產關系層面的問題已嚴重制約生產力的發展,需要統籌考慮商業模式、機制體制與科技發展水平、創新發展要求的適應性問題,通過機制體制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釋放產業和科技發展的活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產品轉化的通道,研制出適銷對路甚至引領市場需求的海洋工程裝備產品,從而在嚴酷的發展形勢下尋得生存空間。

    此外,試驗、監測和認證作為海洋工程裝備研制的重要環節在我國也十分薄弱,嚴重制約產品創新,亟需通過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建立完善的創新鏈,提升裝備研制水平。

    五要促進資源進一步集中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具有全球競爭和寡頭壟斷的特點。海洋油氣開發分布于世界各大海洋油氣產區,既具有區域性又具有開放性,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國際化程度較高,具有全球性競爭的特點。同時,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進入門檻較高,且市場規模相對有限,其又具有寡頭壟斷的特點,世界海工裝備建造市場主要被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少數企業集團占有,產業集中度很高,競爭十分激烈。

    因此,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面對的是少數國際海工巨頭的競爭,只有促進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培育我國的海工巨頭,才能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此外,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培育我國專業化的協作配套能力,形成以總裝企業為龍頭,體系健全、層次分明的產業梯次。

    秋葉已落,寒風陣陣,冬天已經來了!“白名單”既是一項工作的結束,也是新的工作的開始,要做的事還很多,要走的路也很長!希望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能夠順利過冬,早日迎來燦爛的春天!

    來自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开心色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