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港口前10個月生產數據快報統計來看,主要大港增速乏力,降至冰點,許多港口出現近年罕見的負增長。從全國總量來看,預計10月份貨物吞吐量增速將滑落到0以下,出現小幅的負增長,尤以沿海港口下跌更甚,從而創下近年最差紀錄。
今年前10個月,沿海大港中,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4億噸,同比下降3%;寧波港完成4.3億噸,同比下降1.8%;唐山港完成4.1億噸,同比下降1.5%。跟去年同期大致持平的有天津港、大連港、日照港,其他表現較好的大港如青島港、廣州港和營口港增速也不超過5%。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線大港的滑落,顯示出當前港口生產面臨較大的壓力。如果從全國的情況近月環比來看,10月份再次出現了跳水,顯示出近兩三月的港口下滑態勢得以延續,最新一輪下滑趨勢成立。港口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內外貿吞吐量整體的低迷,表明實體經濟困難,仍在下行觸底。近兩三月國家在項目投資刺激手段方面偏弱,對當前經濟下行提振有限。后面有關方面是否需要通過更強有力的手段遏制這種下滑態勢,尚待觀察。
海關總署11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我國外貿出口降幅擴大、進口降幅收窄,雙雙不及預期。據統計,10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6萬億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23萬億元、進口8331.4億元,分別下降3.6%和16%。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9.93萬億元,同比下降8.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下降2%;進口8.47萬億元,下降15.2%。
從貨源地區流向看,數據顯示,前10個月,除對美國、東盟出口分別保持2.4%、4.2%的增長外,我對歐盟、日本出口均出現明顯下降。目前,歐盟仍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