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港爆炸暴露的部分問題 浙江的港口同樣存在

    天津港爆炸事故暴露的問題,在浙江的港口是否也存在?在安全生產大檢查以高頻次、高強度開展的情況下,杭州地鐵站工地為什么還是會發生天然氣泄露事故?

    昨天上午,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安全生產總體形勢及安全生產審批制度改革情況。

    今年1~10月,全省發生的各類事故總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8.1%、9.5%、8.2%;較大以上事故明顯下降。90%以上的危險化學品審批事項、80%以上的礦山審批事項等,都已下放到市、縣。審批事項100%進網上辦事大廳、實現“一個窗口受理”,100%納入浙江政務服務網,推行一站式服務。

    省安監局危化處處長張曉冬還回應了今年下半年的幾起省內外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天津港事故暴露的問題

    浙江的港口企業同樣存在

    2015年8月12日23點30分左右,位于天津濱海新區塘沽開發區的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造成包括數十名消防員在內的100多人遇難。

    天津港的爆炸事故,暴露出不同監管部門失職瀆職現象,涉及相關專業法規重復,相關部門職責交叉重疊等問題。“不可否認,類似的問題,在浙江的港口企業里同樣存在。”張曉冬說。

    “8·12”事故發生后,省、市各級安監部門很重視,進行了多次地毯式排查,光浙江省安全生產委員會(簡稱“省安委會”)組織的大檢查就有兩次,基本做到港口企業全覆蓋。

    有這么一組數字:“8·12”之后,在浙江省范圍內,平均每家港口企業接受縣級以上部門安全生產類檢查達10次以上。之所以如此高強度地開展檢查,用張曉冬的話說,是在治標的同時,為治本留出時間。

    “我們要把職責交叉的部分梳理清楚,但這項工作需要突破現有的法規和制度。”張曉冬坦言,因為牽涉到商檢、海關、海事、交通、安檢等多個部門,港口還需遵循國際通行的港口規則,實施起來有難度,“我們也積極和國家有關部門在探討,如何通過立法和制度創新尋求改變。”

    體制上的問題可能一時難有進展,有條件的,可以先從技術上破題。

    張曉冬提到,可以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比如有一種集裝箱檢測裝置,可以在不開箱的情況下測出里面有沒有危險品,有哪些危險品,只要與海關申報一比對,就能初步判斷是否是可疑集裝箱。“集裝箱檢查通常是難點,如果有了這種設備,一來能提高效率,二來能更大程度上保證安全。”

    盡管高頻次、高強度安全檢查

    仍然發生工地天然氣泄漏事故

    8月28日上午9時37分,杭州錢江路飛云江路口,南星橋站地鐵施工時挖破了地下天然氣管道,導致天然氣大量泄漏。

    “這起事故雖然沒有人員死亡,但依然由省里掛牌督辦,這不是我們小題大作。”張曉冬說。“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后,省里開展了六個針對危化品的專項行動。在如此高頻次、高強度的檢查下,為什么還會發生這樣的重大事故?

    “油氣管道不像化工企業那樣容易監管,很多施工都會影響管道安全。杭州天然氣泄漏事件,就是典型的野蠻施工造成的。”張曉冬說,雖然改革開放以前,浙江的化工行業并不強,但現在已經是全國第三大化工省份,“這么多油氣管道存在于公共區域內,周邊市民也不像化工企業的員工那樣經過專業培訓,防范和管控更困難。”

    張曉冬說,雖然這起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不大,也沒有人員傷亡,但當時疏散了周邊3000多名市民,引起了較大范圍的恐慌,因此省市兩級政府都很重視。目前就這起事故,杭州方面的調查工作已經結束,處理結果也已經上報至省安委會,近期會向外界公布。

    另外,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浙江省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整改率已達到80%,所有隱患的整改工作將于2017年完成。

    來自錢江晚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开心色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