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船舶行業目前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但總體而言還是開發太少。”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周振柏在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二次會議上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剩的只是低端產品,我國高端產能依然不足。因此,仍需加大高端投入,緊抓海工裝備建設,積極開展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
目前,我國造船企業相繼遇到接單難、盈利難、融資難、交船難等問題。根據中國船協當日提供的數據,今年1~7月,全國規模以上的船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9.9億元,同比下降22%。面對船舶行業經濟下行的形勢,如何把握新常態、應對新挑戰成為各大船企共同面臨的課題。“船舶企業轉型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必須考慮得更長遠。”周振柏說,“十年磨一劍。船舶行業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各船企需要足夠的時間去發展創新,去等待并檢驗轉型的成果。”開發新的產品具有一定的風險,周振柏介紹,新船型一旦面市首先要經歷一輪虧損期,然后隨著訂造量的增加逐漸進入盈利期。如果只著眼于眼前利益,那么,很難實現產品的更新升級。
今年,國家陸續發布“一帶一路”“全民創新”等國家戰略,尤其是《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中國制造強國建設3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列入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發展指明了方向。周振柏認為,雖然大家都逐漸意識到轉型發展的重要性與長期性,但是執行與落實程度還有待加強。周振柏說:“‘十三五’期間,我國船舶企業應做好兩方面工作:其一,不斷優化現有產品;其二,加大新型產品研發力度。”既要強化優勢,做好存量基礎;又要創新發展,尋找增量突破口。對我國三大船舶產品——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進行優化,提升產品載重量,打造更加節能環保高效的新型船舶。同時,要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力度,逐漸從引進國外設備走向自我研發階段,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
周振柏認為,我國船舶行業正處于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這其中會經歷很多痛苦,會面臨各種困難和調整,但“正如會上各位發言人所提到的,只要大海不干,就會有造船的需求,我們船舶工業終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來自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