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中集來福士總包設計建造的自升式鉆井平臺“caspiandriller”在里海的土庫曼海域lam-f井口開鉆,標志著我國首座海外總包建造的自升式鉆井平臺正式投入使用。
“caspiandriller”的關鍵部件在煙臺建造,總裝調試在俄羅斯阿斯特拉罕的kb船廠完成,是我國首個海外總包建造的高端海工項目,也是俄羅斯當地28年來建造的最大海工項目,是中俄在海工裝備領域合作的成功范例。
據悉,中集來福士里海項目管理團隊遠赴俄羅斯阿斯特拉罕kb船廠,克服語言不通、文化不融、資源不足等種種困難,與俄方一起,按期完工交付了這座平臺。該平臺主船體長59.745米、寬55.78米、高7.62米,樁腿總長99米,總重約8600噸,居住模塊共4層,可容納100人,入級美國船級社。平臺主要由主船體、居住模塊、樁腿、樁靴、直升機平臺及鉆井包組成。“caspiandriller”交付后,由中集來福士設立的土庫曼斯坦團隊運營,這也是我國在里海首座自主運營的自升式鉆井平臺。該平臺的成功開鉆,標志著我國海工企業從“平臺制造”跨入“平臺運營”。這樣一座中俄合作建造的鉆井平臺,由中國公司在里海為土庫曼斯坦提供海上鉆井服務,極大豐富了“一帶一路”的內涵。
作為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15個沿海城市之一,我市充分認識到海洋工程裝備業的重要性,采取政策支持、研發費用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培強做大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海工裝備研發中心。2014年9月,我市出臺《關于培強做大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意見》,推動海工裝備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煙臺“深藍經濟”新引擎和煙臺城市新名片。力爭到2020年,海工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00億元,出口額40億美元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企業達到4家,其中過200億元企業2家。
中集來福士作為國內率先進入海洋工程行業的企業,是煙臺發展海工裝備重點扶植企業,其集設計、建造、調試為一體,是中國建造規模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2010年以來,已有九座深海半潛式平臺從煙臺芝罘島駛出,奔赴北海、巴西、墨西哥灣、西非等全球海域作業。
來自煙臺日報